最新新闻
联系我们
电 话:0769 82314221
传 真:0769 23360285
邮 箱:9ijfdlk@163.com
地 址:东莞市 常平镇桥沥北门工业区
凯发国际k8
当前位置: > 凯发国际k8 > >我军最擅长的迂回穿插战术到底有什么不凡之处在战场上尽显辉煌?
原标题:我军最擅长的迂回穿插战术,到底有什么不凡之处,在战场上尽显辉煌?
摘要: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,我军曾经无数次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完美地运用迂回穿插战术,取得了一次次辉煌的胜利,为什么迂回穿插战术会成为我军最经典最擅长的战术,并备受推崇?
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,我军曾经无数次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完美地运用迂回穿插战术,取得了一次次辉煌的胜利,为什么迂回穿插战术会成为我军最经典最擅长的战术,并备受推崇?
先来普及一下迂回穿插的概念,迂回和穿插,看上去差不多,其实还是有点不同,另外,和迂回穿插经常一起出现的还有渗透,这三个军事术语是密切相关的。
穿插,无论在美系还是苏系的步兵战术手册里,都看不到“穿插”这个概念,只能找到类似,但还是有些不同的“迂回”。
可以这么说,穿插战术是个很特殊的概念,在出版的《战术学》里有明确定义:“穿插分为强行穿插,秘密穿插及两者结合穿插,目的在于突破敌人薄弱间隙,夺占纵深要点,袭击重要目标,阻敌增援,断敌退路。”同时,穿插的目的就是分割,将敌军防线割裂开来,为下一步的围歼创造有利条件。
相比之下,可能“渗透”和“穿插”还有点接近,而且应该是更接近于“秘密穿插”。而穿插战术与其他各国相对常见的“渗透”战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“强行穿插”上。在其他国家的军语里,渗透战术永远是正面战场的配合,属于战术层面的活动,目的以侦察和破袭为主,就算有分割敌人的任务,层次也低的多,以小规模部队为主。
而穿插在我军战术原则上地位很高,常常在战役乃至战略级别里起到战场主要而不是配合作用,分割包围,阻敌增援很多时候都是整个战场胜败的关键,从事穿插的往往是我军的尖刀部队,拳头部队,比如穿插三所里的38军113师。
【本号关联视频号“老周新观察”,可在站内搜索,同时全网各大视频平台同步推出,敬请加关注多支持】
所以我军在穿插行动时,并没有像其他国家军队那种“发现即失败”的特种部队式的秘密行动,而是穿的过就穿,穿不过就强行穿插的暴力模式,一次穿插行动很可能要与敌军反复交战。
而执行渗透任务的部队则是化整为零,以隐蔽性保证行动的成功,但是穿插部队在敌后只能整体行动,一旦分兵,就容易遭受重大损失。渗透部队一般不与敌军主力接触,主要担负侦察、破袭、偷袭,为后续主力打开缺口创造条件。穿插部队一般就是主力,往往主动分割敌人,目的就是形成包围歼灭战。
所以可以看出,穿插与渗透虽然很相像,但仍然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战术。至于你问为什么外军学不会穿插战术。原因非常简单,大规模的敌后穿插意味着基本上得不到后勤和火力支援。而在现代战争中,能够习惯零火力支援的部队只有也只有我们。
至于迂回,和穿插相比,最大的不同就是只是说明行动上从侧翼出击,以迂为直,更多侧重在机动方向上,而不是打击方向上。
应该说,穿插迂回战术,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,更不是只有我军一家独有。二战时,德军最擅长的闪击战,就是一种穿插迂回战术,只不过德军的迂回是大纵深立体化,空降兵伞降夺取敌方纵深要点,装甲部队选择战线薄弱处进行强力突击,然后向纵深推进,与正面的步兵形成合围。
美军也有类似战术,例如1991年海湾战争中第18空降军的迂回攻击,美军通常将这一类行动生动地称为“左勾拳”或者“右勾拳”。不过,美军的迂回,主要依赖技术手段。
我军穿插迂回战术之所以备受推崇,是因为我军历史上正是靠着这种战术,打败了无数挡在自己面前的拦路虎,最终得以走到今天!我觉得现在国内军迷圈总结出来的一句话很到位:“穷则迂回穿插,富则给老子炸!”我军历史上长期处于艰难困苦的环境,经常是装备粮饷奇缺,后勤几乎没有的状态,这种情况下,跟敌人打正规战,正面硬怼,其结果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,就已经吃够了苦果。于是我军发展出能发挥出自己组织度高,动员水平高的优势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迂回穿插战术,我们可以把它视为游击战的升级版本,还是在装备后勤都不如人的情况下,通过大范围的迂回机动,来调动敌人,以自己有组织的“乱”来调动敌军,形成其无组织的乱,然后勇于乱中取胜。
这种战术是建立在我军指战员组织性高,主观能动性也高,打起来放的出去收的回来,能靠自己的强大机动能力出现在敌人前后左右任何地点,如果没有敌人的漏洞,那就一触即走,一旦发现敌人战线上的漏洞,就立即照死里打,敌人这时候往往抓不住重点,根本无法发挥装备火力优势,在一片惊慌失措中,莫名其妙就已经输掉了这场战役。面对军阀部队如此,面对日本鬼子如此,面对部队依旧如此,最后面对以美军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部队还是如此。
历经几十年,可谓一招鲜吃遍天,这样的话,这种战术又如何不备受推崇?现代军事发展,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是战争的本来面目不过就是有组织的火力输出,伤亡承受和战场机动,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,只是在改变战争的技术方式和强度,并没有改变战争原则。穿插迂回战术同样可以在现代军事技术支持下改头换面,以前我们是靠轻步兵用腿来大范围机动,来调动敌人,来寻找敌人薄弱处,现在可以靠装甲部队,航空部队,甚至无人机部队来完成更大范围的迂回机动,所以即使在现代条件下,穿插迂回战术也不过时,只是学我者生,像我者死。关键是掌握战术原则的合理利用,不是追求执行这种战术的表现,现代对敌时对其侧后的迂回打击,制导武器就足以完成,那又何需派人去冒险行动?
说到我军的穿插迂回战术,大家最熟悉的肯定就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几次经典作战役了。
首先当然是第二次战役的三所里穿插。志愿军38军在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中就因为情报、交通等因素而出师不利,不仅军长梁兴初被彭老总狠批了一顿,38军上上下下也感觉脸上无光。作为四野的头等主力,这样的失利对38军来说打击是很大的,要说他们心中没憋着一股火那是不可能的,他们都希望再通过一场战斗来证明自己的王牌称号并非浪得虚名。
这个机会没有让他们等太久,1950年11月27日傍晚,38军113师师长江潮接到命令,务必在第二天早上8点前穿插至三所里,切断敌军向南逃跑的退路。如果这次穿插成功,志愿军就能对当面之敌形成了“关门打狗”之势,可见三所里在这场战役中就是锁喉的重要性。
此时113师驻地到三所里的直线个小时的时间,很多人说14个小时走72.5公里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,平均下来一个小时也就5公里多一点,和我们现在健身快步走的速度也差不多。但要知道,72.5公里是地图上的直线距离,事实上这一地区是山区,肯定不可能走直线米的长安峰,所以这个实际距离肯定大于72.5公里。其次是此时的38军主力正在猛攻德川,113师也在战斗中,并不是一支养精蓄锐的部队,而是刚刚经历过战斗,匆匆从战场上撤下来的疲惫之师。而且113师穿插到三所里可不是去旅游观光的,而是去打仗的,所以肯定要带上武器、弹药,就算是轻装出发,负重也不会低,尤其是炮兵部队。最后,一路上也不是平安坦途,113师先后5次遭遇了从前线溃逃下来的韩军,所以战斗在所难免,这样又会耽误不少时间。
因此,从这些情况来看,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但113师全体指战员没有丝毫犹豫,因为这是一个证明他们的好机会,所以连饭都来不及吃就出发了。一路上113师的一些战士因为体力不济倒下了,还要和韩军边打边前进,但所有一切都丝毫不敢耽误时间,即便如此,113师穿插到位并占领三所里时,已经是7点45分,只比命令仅仅提前了5分钟。
就在113师占领三所里5分钟后,南逃的敌人就到了三所里,并立即与113师展开了激战。最终因为113师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使得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的西线取得了胜利,为此彭总满怀激情地发来贺电:最后一句是“志愿军万岁!38军万岁!”由此38军就赢得了“万岁军”的美名,113师也赢得了“飞虎师”的威名。
不过,我们也必须看到,就是在我军穿插迂回的巅峰——抗美援朝战争中,志愿军的穿插能力其实还是相当有限的,就兵力规模而言,就以三所里穿插来说,说起来是113师,其实穿插到三所里只有338团,再加上后来穿插到军隅里的339团,也就两个团,而实际兵力也就是满编状态的一个团!
一个团,而且基本上就轻步兵,重武器也就只有少量步兵炮迫击炮,这样一支穿插部队,火力和战斗力还是比较单薄的,早期美军由于还不熟悉志愿军战术,一旦侧后遭到穿插分割,就惊慌败退。但是第四次战役砥平里之战后,美军就发现了志愿军火力、通信、机动、后勤上的诸多不足,即便被穿插被分割,也不再轻易后退,而是迅速抢占有利地形组织环形防御,只要熬过志愿军的夜间进攻,天一亮美军的飞机就会乌压压赶来,给被围部队无论是继续坚守还是突围,都能提供强大的空中支援,这样,志愿军再想吃掉被围美军就非常困难了。
反观志愿军,在穿插迂回战术上,从入朝参战以来几乎没有发展和进步,基本还是二次战役那一套,没有及时根据美军战术的变化而变化,因此,战争后期就再也没有前期穿插迂回那样的辉煌战绩了。